一、中国旧石器时代(约前300万年-约前1万年)1、旧石器时代简介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生长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旧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时间区段观点。
所谓石器时代,并不代表谁人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2、旧石器时代特征旧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通过制作简朴的工具来举行狩猎、捕捞和收罗,以中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为例,据考究,他们使用石器和木棍来猎取野兽,并明白收罗果子来果腹。他们主要居住于山洞中,而在考古时,从其窟窿中发现大量的木炭、灰烬、烧骨等痕迹,显示其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并会砍取树木作燃料。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特点为石器主要为打制石器,有石斧、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骨角器很蓬勃,泛起了骨叉、骨针、骨鱼镖、投矛器等新工具;已经学会制作已经开始学会缝纫、制作装饰品、绘画和雕塑;已经有了最早的埋葬习俗。3、旧石器时代的生长总体来说,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中期泛起了骨器,晚期已经能制造简朴的组合工具,而且开始形成了母系氏族。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山顶洞人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约前5000多年到2000多年不等)1、新石器时代简介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约莫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竣事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生长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月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由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生长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2、新石器时代特征(1)原始农业泛起;(2)陶器的制造;(3)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4)乡村的泛起以及氏族制度的形成。
3、新石器时代泛起的意义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发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收罗、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人类从食物的收罗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使用、革新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运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革新自然界,使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运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举行视察,积累履历,从而发生开端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三、中国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1、夏朝简介夏朝是中国史书中纪录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月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凭据史书纪录,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设开始。2、夏朝时代特征(1)夏朝建设了武装,设立了官职、牢狱,制定了刑法,这一整套国家机械的设立,说明夏朝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特征;(2)经济上,夏朝属于金(铜)石并用时代,其经济的开端生长为子女经济的繁荣奠基了基础;(3)文化上,夏朝的一些突出的文化成就如夏历,对子女影响深远。3、夏朝建设生长的意义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进步,是中国仆从社会的开始。夏朝建设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时代泛滥的黄河,由于洪灾恒久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发生活,而大禹发动中原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事情不仅空前的团结了中原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
洪灾获得根治后随着生活情况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发生也就得以奠基。四、中国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1、商朝简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纪录的王朝。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设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履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殷墟的掘客,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仆从制壮盛时期,仆从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权要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纪录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蓬勃的非中原文明。2、商朝时代特征尚鬼,仆从制经济,制器以青铜为贵,卜辞以牛骨龟壳为主。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纪录、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
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生长都比力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种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致。3、商朝的历史意义在商代,国家机械不停强化,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庞大的成就,运动地域和影响远远凌驾了夏代,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生长奠基了基础,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职位。五、中国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1、周朝简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
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门。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中原(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域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接纳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
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开国),周王为“天下共主”。2、周朝时代特征土地为封建王公所有,所谓“普天之下,难道王土”,分封王族元勋,封邦开国,以蕃屏周。
同时确立了一整套的宗法制,配合和维系封建制度的生长。牢固周朝的统治。
3、周朝的历史意义周朝在武王克商以前的周文化称先周文化,那么在武王克商以后的周人,在继续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商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周文化,这种文化全面反映在西周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中,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文化经由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续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的弘扬生长,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奇特的精神气质和心态结构,并成为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周文化中所包罗的种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六、中国秦朝(前221—前207)1、秦朝简介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生长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治理国家大事;地方上破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怀抱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奠基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式,奠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竣事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破裂盘据的局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庞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秦朝时代特征秦汉时期是竣事春秋战国诸候混战局势之的“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开端生长的历史时期,也是其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开端恢复生长的时期。政治方面: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宁因素,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方面:秦朝统一后,竣事了诸候混战的局势,在一定水平上恢复了生产。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有宁静、有战争,宁静多于战争,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气友好的。文化方面:由于国家统一,生产生长,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获得增强,科技文化也获得迅速的生长。
3、秦朝的历史意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竣事了恒久以来诸侯盘据称雄的局势,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宁和社会生产的生长,切合其时各族人民的配合愿望。
秦朝的领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凌驾了前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郡县制国家。七、中国汉朝(前206年-8年,25年-220年)1、汉朝简介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其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基汉地规模,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沙漠[,领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
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其时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原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革新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现之一,张衡发现了地震仪、浑天仪等。2、汉朝时代特征汉承秦制,并同时推行封国制,封国包罗王国和侯国,这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
这种做法给西汉中央统治的埋下了隐患。后平定王国叛乱,推行推恩令,王国不再对中央组成威胁。3、汉朝的历史意义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郡县制的皇朝。
由于第一个皇朝秦朝的历史太短,并没有给汉朝留下几多履历以资借鉴,故汉朝的许多统治方法都有待于自己去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其实做的相当不错,只管其中也有曲折,但究竟运转了四百年,给厥后的王朝留下了富厚的遗产。汉朝以他的创制定例的开拓精神,辉煌的武功,兴盛的文化与科技,标志着中国大一统王朝少年时期精神与活力,他的影响几及于大汉民族的每一个层面,以至于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获得,我们仍与他血脉相连,我们仍可以从汉史中获得信心与勇气。
八、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1、三国两晋南北朝简介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恒久的封建盘据和绵延不停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生长受到特此外影响。其突出体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释教的输入、玄门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巨细王朝交替兴灭历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相互影响,交相渗透的效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生长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职位等问题也趋于庞大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1)封开国家破裂,政权交替频繁。(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生长。(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增强。
(4)士族制度形成、生长和衰落。(5)科技生长,释教盛行。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意义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国家破裂和民族大融适时期。它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大统一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结、激化的产物,又是隋唐统一、强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职位和作用。
考察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我们相识封建社会中破裂和统一的关系大有裨益。九、中国隋唐朝(581年-907年)1、隋唐简介隋唐时期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履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
在民族思想上比力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到达前所未有的生长,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隋朝壮盛时期北至东北辽宁一带,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域,东临东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带。
唐朝壮盛时期北至贝加尔湖以北和外兴安岭,西至中亚的咸海,东至库页岛,南至越南北部。2、隋唐时代特征(1)政治A、制度的革新和唐承隋制,如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生长、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府兵制到募兵制的演变、租佣调制和两税法的实行。B、从破裂重新走向统一。C、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2)经济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交通蓬勃,海内各民族来往密切,内外互通有无,经济空前繁荣(3)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泛起了较大的变化,泛起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民风。(4)文化兼收并蓄,多民族色彩,博大精湛,全面繁荣,世界领先。(5)对外来往交通蓬勃,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力流通政府接纳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往泛起前所未有的频繁局势。(6)民族关系统治者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放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来往空前频繁,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的生长,同中央政权的关系越发密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获得进一步的生长和牢固。
隋唐的突出特点是:这是一个大厘革的时代,开放的时代;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生长,影响了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许多国家,形成了中国文化圈。3、隋唐的历史意义隋唐在生长经济、文化、密切民族关系和增强国际来往中,都取得了色泽醒目的成就,使中国历史上泛起了第二次壮盛局势;隋唐后期的历史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庞大厘革开了眉目。隋唐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十、五代十国时代(907年-979年)1、五代十国简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破裂时期。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死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域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死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域建设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叛乱,黄袍加身,篡后周建设北宋,五代竣事。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域之外存在过许多盘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盘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设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2、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五代十国与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相比力,在盘据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1)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职位。
(2)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3)“保境息民”是南方盘据政权内政外交政策的主旨。这些盘据形态特征对国家统一历程发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中原王朝的正朔职位,决议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
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以及南方盘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使得南方各个盘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式,制止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坚持局势,从而加速了统一的历程。3、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1)五代十国是唐代历史衰落的产物,盛唐自安史之乱和黄巢反唐之后,便进入不行逆转的颓势中,其后历史便上演了穷兵黩武、成王败寇的交叠历程,因此五代十国算不上新的历史阶段,它只是唐王朝盛极而衰、极端破裂、无力回天的时空写照。(2)五代十国的立国者皆为兵家身世,有勇无谋、依仗战功恃宠而王,其继续人又多是无有雄才简陋之辈,北方诸朝皆两代而亡,战乱不已,加之契丹掳掠,中原已彻底泯灭了盛唐时期所缔造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格式,并由此失去了自春秋以来一贯的文化焦点职位。
反之,南方十国由于远离中原干戈,划地为牢,局势相对稳定,并延续着唐代社会的遗风,有幸保留了唐文化的火种,就此开始了引领中国文化的新格式。(3)盛唐文化在五代十国时期由磅礴的整体在诸王盘据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开始分化,特别是在南方沉淀下来,并在文人士医生的手中逐渐转化地成熟而细致,带有极为鲜明的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特色。由此形成了“唐五代文化”——这样一种带着奇特的社会历史特征、及鲜活的地域特征的、文化过渡阶段,由此组成了宋代文化及其文化形式的先声。
(4)唐五代文化具有突出的“末世情结”:一方面它宣泄着实时行乐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又充满着惶惑、痛苦、感伤、绝望等难以排遣的情感意绪。一方面它放弃了社会道义的使命继承,转回到自我内在的观照中去,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现实反抗与挣扎的怨愤。
一方面它转向民间俗趣,另一方面又追求精神的超然物外和不染灰尘。总之,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末世情结”的典型特征,并在唐五代文化有着鲜明的体现。
十一、中国宋朝(960年-1279年)1、宋朝简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朝泛起了宋明理学,儒学获得再起,科技生长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阉人专权和军阀盘据,叛乱、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陈寅恪言:“中原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再起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2、宋朝时代特征(1)农牧文化逐渐融合(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中);(2)繁荣的都会商业(传统的坊市制格式被打破);(3)多彩的文学艺术(泛起了文人的世界);(4)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范例和岑岭);(5)频繁的中外交流(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泛起空前的开放和交流的局势)3、宋朝的历史意义宋朝是继五代以后建设起来的统一封建王朝。由于受传统看法影响,人们多称为“弱宋”。
但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漆侠都认为,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岑岭。政治方面,宋代典制对后世影响庞大,其突泛起象是藩镇盘据消除,进一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大国,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元明清继续。农业方面,宋代人口过亿,为汉唐两倍,垦田也是汉唐两倍,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
手工业方面有了很大生长,商品经济生长突出,其中商品钱币关系进步显着,海上商业空前蓬勃。在文化科技方面,三大发现完善或发现于宋代,对世界影响庞大。文学、史学、教育、哲学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总之,宋朝在我国历史生长总历程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极其重要的阶段。十二、中国元朝(1271年-1368年)1、元朝简介元朝由蒙古族建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设的大一统王朝。
定都多数(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2、元朝的时代特征(1)统一的多民族封开国家获得牢固和生长元朝统一全国领土空前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域的统领。(2)封建经济继续生长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生长;漕运和海运的流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多数等一些较大都会商业繁荣;泉州对外商业蓬勃。
(3)中外交流频繁来多数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停;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还在中国居住十几年;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商业口岸。(4)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作出了孝敬,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生长起了消极作用。
3、元朝的历史意义元朝破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诸色户计、投下制、驱口制、匠籍制、籍没制、人殉、宵禁、海禁等,中断了唐宋厘革的历程,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十三、中国明朝(1368年-1644年)1、明朝简介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设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领土席卷汉地,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退却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域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泛起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门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靠近两亿。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天子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2、明朝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增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生长;泛起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糜烂,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停,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一定带有反封建色彩。
3、明朝的历史意义(1)从世界规模内的影响力说明朝早期通过郑和下西洋,相同了从东南亚到波斯湾的国家,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这应该是唐朝之后中国最后一次主动与西方相同,其意义是重大的。
尔后,东南日本倭寇横行,才致使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推行,这个政策一直影响到了清朝,并最终加速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死亡。(2)从经济生长说明朝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重要的一笔。虽然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只是昙花一现,可是明朝的历史职位不行抹杀。(3)从领土领土说明朝的领土面积,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算最大,但基本就是现在汉族人主要运动区域。
虽然清朝入关后,领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可是明朝的领土面积也算很是大了。(4)从政治制度上说明朝破除了中国几千年的宰相制度,君主集权进一步提高。此外明朝的内阁制度和三省六部等一直沿用到清朝。明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部门。
十四、中国清朝(1616年—1912年)1、清朝简介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总计296年。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设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
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举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革新。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实现五族共和,清朝今后竣事。2、清朝时代特征清军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攻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占领中国。
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生长到鼎峰。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获得牢固,基本上奠基了中国国界,同时君主专制生长到巅峰。可是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停滞逐步落伍于世界。
1840年发作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3、清朝的历史意义康雍乾三朝走向壮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生长成就。在多民族国家获得统一牢固,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国界,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国界,努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可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岑岭,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等因素逐步落伍于西方。
本文来源:od体育app官网入口-www.gzdkwz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