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牧业绿色牧场。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讯(记者 邹茂林 通讯员 吴小红 刘嗣晶)克日,国际奶农同盟IFCN出炉了2019年全球奶牛养殖TOP10榜单,以奶牛养殖团体年产奶量计,蒙牛近年来战略投资的现代牧业以128万吨的年产量位居全球第二,圣牧高科以66万吨位列全球第九,两家合计已到达了全球TOP10牧场产量的22%!这可是近期中国养牛界最振奋人心的一件事儿了!许多人可能并不完全知道这份养牛界“福布斯”榜单的份量。
从小的方面说,相当于蒙牛战略投资的牧场,养牛养到了世界级水平;从大的方面说,在全球乳业百余年的工业化历程中,相当于中国乳业只用20余年就在奶源上占据了重要一席。同频共振 奶产量建设连续提升多数西欧乳业蓬勃国家工业生长模式接纳的是“总-分-分”,简朴点说,就是上游奶源牧场对全工业链起到重要的统领作用,控制加工与销售,最终触达消费者,而中国乳业则是中游加工环节率先崛起,再向上推动牧场品质化生长,向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宁静康健乳品的“分-总-分”形式,生产加工企业在链条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两种模式种种千秋,而“中国模式”的利益在于,乳企作为主导者,可以把“养牛”从一开始就融入进全工业链的生长,实现牧场建设、尺度把控等环节,凭据消费市场的需求与全工业链同频共振。
因而乳企规模越大,牧场的产奶量就越高。蒙牛就是显着的例子。
作为世界乳业十强,战略投资的现代牧业和圣牧高科的产奶量近几年一直在提高——现代牧业的母牛存栏数量今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年产量仅比榜首的沙特企业少19万吨;而圣牧高科日常鲜奶则占据了海内有机奶市场泰半山河。突破瓶颈 把品质生态放在首位此次TOP榜单另有一个让所有中国乳业人都兴奋的意义在于,展现了困扰行业生长的恒久问题正逐步获得解决。中国马上要成为全球最大乳品消费国,但“卡脖子”的瓶颈是奶源自给率不足。
许多乳业人毕生精神都投入在奶源建设,而榜单显示TOP牧场的中国产奶量合计已至333万吨,占据了总量的38%,这些牧业人的辛苦没有白费。而且他们一直把品质和生态放在首位。以现代牧业为例,在建立之初就确定以“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一体化”为生长模式,提前实现了全工业链、各环节零距离无缝链接,并在生产历程中以绿色循环工业链条动员产量。
而圣牧高科在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漠全球首创了“种、养、加”一条龙沙草有机循环工业链,形成了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加工的关闭循环的有机生态圈。创新赋能 后劲保障高质量生长外界好奇的是,TOP牧场中为什么有两家都是蒙牛战略投资的企业?这并非偶然,除了蒙牛实现了上游与整个工业链同频共振外,不停创新赋能也是“独门秘诀”。
蒙牛曾公布了“奶业振兴136工程”,通过“数字奶源-智慧牧场”、“爱养牛集采平台”和“奶牛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平台,以数字化、网络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连续助力牧场实现精致化、精准化治理,降低牧场运营成本,提升牧场运营效率。同时蒙牛还让乳企的运营专家通过协同平台,为牧场提供线上实时帮扶,做到倒霉信息实时预警、行业资讯实时同步等,为牧场运营提供更好的支持。
对此,蒙牛总裁卢敏放曾表现,世界规模中还没有其他的乳企,能够做到大规模、低成本、高品质,连续地从牧场源头开始,完玉成工业链的数字化革新。这就不难明释为什么蒙牛是中国牧场高品质建设的重要推手,也不难明白蒙牛一直把实现中国奶业高质量生长当做自己实实在在的责任了。
本文来源:od体育app官网入口-www.gzdkwzgs.com